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行业动态

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双十一激增的快递量?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11/18 浏览次数:1688

深夜里,剁手党的大军呼啸而来,他们攻城略地,扫空购物车后心满意足沉沉睡去。北京、上海、香港、深圳,阿根廷、俄罗斯、冰岛、西班牙,春熙路、五羊新城、西溪、珠穆朗玛……遍布全球,战利品如山堆积。

很少有人看到,在双11开启的同一时间,在黑夜、在晨曦、在雨雪、雾霭,在仓库,在城市,在农村,在路上……有一只默默的大军,努力前行,268万快递小哥和物流人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时间。

接力棒一旦拿在手上,他们就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战争。双11过去不过12个小时、24小时,剁手党们被敲门叫醒,他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出收到的双11包裹,表示快递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这背后,是大数据和黑科技的功劳,是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协作,更是快递小哥和物流人的辛苦和荣耀。

今年双11总包裹量将超过10亿件,如此暴涨的物流包裹,给快递企业带来了新的考验。

随着电子面单、智能分单等技术普及,各快递公司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今年双11当天也成为揽收高峰期,这也推动消费者签收时效提前。就各大快递公司来说,经过多年双11的 “洗礼”,现在场地建设、设备升级和数据支撑等都已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末端配送的压力仍然存在。

那么,面对双11,中国快递业应出啥招呢?

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并借助大数据促企业换代升级。

韵达快递引入了一台全自动分拣系统,靠得正是快递包裹上贴有条形码的 “电子面单”,一小时最快能处理2万件。而一位普通分拣师一天的工作量仅约1000单,一台机器不间断运转可以节省近480个师傅的劳动力,且分拣准确率达到99%,极大地避免了人工分拣差错率高带来的二次处理成本和车线资源的浪费。而这一技术将在今年双11大范围应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高峰压力。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对此应当借鉴。

二是减少运送的中间环节。

比如,一家家纺类的电商企业,过去两年的双11当天,包裹都达到30万个以上,物流压力很大。过去是按照订单产生的时间顺序出订单,今年基于大数据预测和云计算,接入了电子面单和智慧物流平台,很容易就能了解到每一家合作快递公司的发货进度,按照目的地进行订单分配,时效将提前10小时。对实际经营中及时调整和改善运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三是重金聘用快递员。

尽管今年全国将有268万名一线人员投入到快递服务中,较去年增长超过50%,干线车辆增长59%,航空运力增长40%左右。但面对超10亿件这一近乎天文的数字,快递业未敢掉以轻心。有的网点招聘快递员每月月薪已达6000元至8000元。顺丰今年为了激发临时员工的积极性,首次采用“计提制”,多劳多得。

圆通就表示将投入50万名员工及临时工,投入的干线车辆将超过8000台,双11”前夕完成10余个分拨中心已完成改造和仓配扩容,增加车辆16000辆左右;

顺丰称从“双11”当天到11月21日期间,预计共增加临时人员110000人左右。“双11”期间,将启用顺丰航空超过100余条航线资源,建立区域性转飞模式,推动包舱包量资源获取,保障更多快件通过1个航线完成运输。增开超过6000条线路,增加超过2万台车辆运力。

四是快递“最后一公里”落地。

针对代收快件在保管环节存在漏洞,签收环节也几乎被忽略等问题,快递行业应多管齐下,搞好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全程服务。比如,在接收点开辟寄存包裹的场地,由专人负责登记核对;安装智能快递箱等,这些举措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快递无人保管造成丢失等问题。

 

 
文章关键词: 物流 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