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伙都被咱游泳界的一股"泥石流"圈粉了……
对于如此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物流人还能关注啥~
那当然是赛事背后庞大的物流与储备!也正是依靠这些物流与储备,才为奥运盛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才有咱们的运动员的“精彩演出”。
奥运物流(Olympic Logistics)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构成的、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
时间紧,任务重 里约能不能撑住?
尽管奥运会的赛程只有短短十几天,但由于奥运物流包含赛前、赛中及赛后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承担不同任务,应对可能出现的多样性需求和各类突发状况。
因此,奥运物流的时间跨度远不止短短十几天,所涉及的人员、地域、市场需求也十分复杂、广阔。
而又由于奥运物流是奥运会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据了解,本届里约奥运会承担物流运输任务的是巴西本土的物流公司:巴西邮政。这家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的国营邮政企业,为应对此次里约奥运会可以说是拼劲了全力。
智能化操控。此次里约奥运物流最大的创新在于大量移动终端的应用。巴西邮政将许多操控职能植入到了智能手机当中,物流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在场馆完成关键流程操控。
随处可见“中国制造”。本届里约奥运会物流系统中有大批基础设施均由中国制造。例如奥运会工作人员的制服来自中国品牌“361°”。
奥运物流从时间节点上可划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挑战带给运行者。
赛前物流:数十万份物资 里约如何玩转?
奥运会正式开幕前,需完成基础设施、场馆建设用品、运动器材、媒体器材以及生活资料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
据了解,本届奥运会赛事方面将使用32000个乒乓球、400个足球、8400个羽毛球、250辆高尔夫球车和54艘船。此外,作为奥运史上最大的奥运村,里约奥运村内的基础设施将包括80000把椅子、70000张桌子、29000个床垫、60000个衣架、6000台电视机以及10000部智能手机。奥运会比赛期间还将建200多公里的安全围栏,这一长度足以环绕里约南部用于赛艇和皮划艇比赛赛场27圈。
以上这些还只是此次里约奥运物流转运物品中的一部分,这些琐碎且数目庞大的物资,需要强大的仓储及运输系统作为支撑。
而为了储存这些物资,本次里约奥组委启用了2个仓库:一个位于里约西部,面积约为15000㎡,储存奥运村内的家具,组装设施的器材及相关配件;另一个位于卡希亚斯公爵城,临近赛场,面积约为90000㎡,储存赛事所需的器材和用品。
另外,预计有2000余名员工将投身于里约奥运物流的运转工作当中。
里约物流总监卡洛斯·德鲁卡赛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赛前奥运物流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在2016年4月—5月,而6月—7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运动器材的转运。
赛中物流:全民的奥运,全民的物流
由于奥运会的特殊性,奥运赛事举办期间的奥运物流将不仅仅局限于与奥运相关的物流活动。
这一时期的奥运物流不仅仅只是为奥运赛事提供后勤保障,还将将服务范围扩大,主办城市及其他赛区的物流、生活物流、商业物流都将被包括在内。
不过,奥运会作为国际性重大赛事,与奥运赛事无关的物流活动还是需要为奥运会“让路”。里约奥运会开幕前不久,巴西邮政已经发布公告称:7月19日—9月20日期间,寄往里约热内卢的邮件包裹派送或会延误。
赛后物流:逆转“赛前”,任务艰巨
奥运会全部赛程结束后,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内相关物品的清理回收、废弃,以及各类器材回程物流均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既是赛前物流的逆向,任务同样艰巨。
奥运VS物流,是谁成就了谁?
“时间紧,任务重”,贯穿在奥运物流全过程中,相比赛场之上的激烈角逐,赛场之下物流员工所要承担的压力同样不小。
此间既要确保物流系统各环节相互配合,达到预期效率,还要确保物流过程的绝对安全,以及物流成本最小化,更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类不确定需求的产生。
“没有成功的物流,就没有成功的奥运会。”
这是另所有物流人骄傲的评判,也足以显示出物流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一方面物流支持着奥运;而另一方面,奥运也在带动着物流水平的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就曾表示:“不应当孤立地看奥运会和奥运物流经济,因为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影响长远,给主办国、主办城市带来巨大机会,帮助实现城市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