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当前大热的网购平台要依靠其背后强大的物流网络,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热也同样离不开一直坚守“幕后”的汽车物流体系的支持,从零部件供应商到制造商的零部件采购物流、从制造商到经销商的整车物流和整车仓储、以及从经销商到消费者的销售物流等,汽车物流贯穿于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也因此,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汽车物流行业之机遇逐渐显现。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汽车物流市场规模已超6000亿元。而随着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助推,2016年汽车物流市场也将随之受益,加快向万亿规模迈进。
相关数据显示, 2013年至2015年,汽车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虽有下降,但总体规模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在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达到了6628亿元。
近万亿规模背后的成本隐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但相对发达国家却犹有诸多不足。
一方面,货运量的显著增长确实给物流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尽管中国当局采取了积极举措,如建设公路、物流和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等,海运,陆运,铁路等联合运输模式不断发展。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国内运输基础设施的扩建尚未达到最理想规模,中国仍需要加大在这一方面投资。
另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相对较分散。法国捷富凯物流集团东亚区执行副总裁冯博礼(Paul-Henri Fréret)先生近日在接受盖世汽车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注册的物流运输企业约有70万家,并且与操作流程更加标准的欧洲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依然更多地采用手工作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而归结起来,无论是运输设施仍不能满足需求,还是相关操作流程的不完善,最终都将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这也正是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约为8%,日本汽车厂商可以达到5%,而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则普遍在15%以上。
优化物流成本的几种方式
汽车企业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仍有很大的空间,而这一重任自然要落到汽车物流企业的肩上。目前,国内的汽车物流企业可以分为3类:汽车厂商自己设立的下属物流子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中小型物流公司。而从行业整体来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需求正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国内经营的外资车企90%以上选择了物流外包。
而通过笔者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了解发现,这些物流企业不仅拥有成熟的物流网络及设施,在物流成本优化方面也一些共通之处,例如多式联运的采用、铁路运输应用比例的加大以及装载方式的优化等等。在此,以捷富凯物流公司为例对以上几点进行展开。
多式联运的积极布局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运输形式仍以公路为主。资料显示,我国的整车运输90%以上都采取公路运输的形式,水路和铁路运输则相对较少。不过,近两年随着政策以及车企运输需求上的变化,汽车物流运输形式也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多式联运成为更受推崇的汽车物流运输模式。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引导下,近几年政府先后发布的多项政策,尤其是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都明确物流行业要大力推广多式联运这一模式,优化汽车产品供应链。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栋近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当前我国商品汽车物流成本过高,各流程和环节过于复杂,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重组应成为降低我国商品汽车物流成本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