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仓、运、配:物流公司的网络该如何搭建?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10/14 浏览次数:1443

一个企业到底做多大的规模才能实现行业内全覆盖?一个企业到底做多深,才能实现所有网络渠道的下沉和拥有?一个企业到底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快速地“织网”?织这样的一张“网”,需要建多少个路径、投入多少资源?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织网”?

在公路运输行业内的“网”,我们简单的理解如下:由散落的店,形成初步的覆盖,也就是一个简单的配环节、再有分拨形成轴辐射,进而形成一个半径内的线路覆盖,也就是运的环节,分拨理论是一个仓,一个物流仓,不是仓储仓,而是一个物流短暂交换和停留的过路仓。

今天的“网”基本不同于20年前公路搭“网”的理念和思路:不再沉淀于过去那种呆板的、相信只有自己直营的才是最好的。今天一切都讲究“借”:借“网”搭“网”、借店分享、借力利他,这种思路已经成为如今快速组“网”的关键。因为社会资源太丰富,要什么有什么,唯一缺的思维和模式。

仓、运、配三张基础网络,哪张网络价值最大?哪张网络门槛最高?

仓,属于重资产,如何建,如何选,涉及的因素太多,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有钱就可以复制。运,相对目前的干线运输网络来看,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属性和背景,无论想借助,想融合还是想整合,这都是一张存在的网,只不过方式很重要。配,很关键,一个节点的配送、一个节点高价值的派送,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市场,掌握了末端市场,等于掌握了买方市场,一切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今天的市场上那句“末端为王”不是空话。

所以想排序的话,个人建议按照价值为配、运、仓、从这个排序上配的门槛相对要高,因为不是涉及一个服务的问题,更是涉及整个链条的问题,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的体现和决策都在末端,一个末端的能力等于解决了整个链条的问题。末端的配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一个整合的能力以及融合能力的体现。

单一业态的单体公司想扩张成单一业态的全国网,谁最容易实现?

如果从单一的企业业态,想做一张全国的“网”,仓是最容易实现的,先有骨头而后贴肉,先建骨架,后在支架,而后在做毛细管,最后在按照仓的辐射做网和店的布局。因为仓可以实现租赁,可以实现买卖,并且仓也是最好评估价值的物体,因为有有型的价格体现。并且可以实现顺利的仓储业务,有业务就好做支架,有支架就有整合或是融合的空间和机会。

相对运和配,仓是有价值衡量标准的,有自己的定价,但是相对运和配在今天市场上如果并购或是重组,如何衡量价值,争议一直都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衡量,尤其是针对区域型和城市型,定价少了,老板肯定不合作。所以这块有点难预估。

如果完全考虑自己的发展,一定是要投入有产出比的话,在今天这个市场需要谨慎又慎。因为今天的物流行业不再是开一个店就有生意的,更不是开一个仓就有货主进入的,除非是有优质资源做备述的,不担心投入和产出,是可以尝试的。如果考虑这个问题就需要作出严谨的判断,首先对于自己的网络和竞争对手的网络以及网络盲点的梳理和搭建计划,这是一个增加实力的体现,这样可以知道哪些优先;其次就是仓的分布,对于不同区位的仓的要求和定位一定是不同的,那么仓的市场价格和租赁价格也是随着当地市场进行波动的,所以仓的选址一定是要基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一竿子到底;最后就是门店的布局,配的体现,如果便捷性,考虑配的移动效率,如果考虑当地竞争性,门店的存在需要进行评估,因为一个实体店的成本可不是一个租金成本那么简单。所以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其他方式,今天的物流如果全部直营的模式最好还是需要三思。可以完全考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聚合的力量。这是快速的一个方式,也是分解成本最好的方法和模式。

物流的网很重要,靠着店织网,靠分拨集聚店,形成网,网就是一个货物流动的轨迹,就是一个既定的行走路线,能走多少路,能走多少点,完全取决于网的搭建。无论是仓还是运还是配,模式没有固定,那个更合适完全取决于自己。鞋只有穿过才知道合脚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文章关键词: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