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有人说平台化就是补贴的,没有钱烧就得倒掉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12/26 浏览次数:1503

有人说平台化就是瞎胡闹,一个跟风式的产物。

有人说平台化就是补贴的,没有钱烧就得倒掉。

有人说平台化就是吹牛的,玩的都是虚的,数据经不起推敲。

有人说平台化足够大,可以装载一切,可以完成一个自有的生态体系。

有人说平台化是趋势,我们看好,但是眼前只有苟且。

现实中的物流平台化与鲁迅爷爷笔下的阿Q有些像,即显得对世俗不屑,又显得有些无奈。

那么到底这些活跃在物流行业里面的平台是什么幺蛾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公路零担物流领域涌现出了不少平台型的企业,也倒下不少风风火火的平台型企业,有最初撮合交易的,有从城配布局到干线再到仓的,也有看准细分领域做市场的,种种类型的平台型企业,也留下了诸多的争议和茶余饭后的话题,最近阿里研究院的高端人士写了一篇文字,未来属于平台。瞬间又给做平台或者是已经处于尴尬夹层的平台经验者注入了一阵强心剂,因为那是阿里说的,成功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代表。

其实平台从最初出现,没有几个人看得懂,所谓的商业模式,因为那个时代,如果追源的话,我们从2009年开始,谁看得懂,肯定看不懂,越往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技术的普及,所谓的平台开始越来越多起来,其实这是一场模式创新,更像是一场赌博,创新推动了行业的变革,赌博更是赌上了变革者的身家性命,要知道一旦失败,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如果从目前公路零担市场的夹层我们能看到,平台型的压力非常之大。从层级处于行业发展的第二梯队,但是从趋势看,属于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从平台的资金结算,平台远远超过了所有层级的行业企业,有人会说:平台的资金流水又不是收入,怎么能够进行对比,资金流水等于只是存在交易信息,交易双方会不会缴纳一定的费用,不知道,也没去过多的纠结和了解。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几个朋友开始哈哈大笑起来,其中一个说到:资金结算金额跟平台有什么关系,这是两端甚至多段交易产生的,平台也就是一个过水的流水罢了。今天的那些几百亿的宣传都是虚的,因为这些钱不是他的收入。

从行业夹层反过来我们再看,平台这些年在物流发展中,经历了太多的洗礼和经历。发展历程也分几个不同的时期,个人总结为三个阶段:

首先就是初级阶段,很多人愿意说是1.0时代一个简单信息系统的雏形,涉及一个简单的交易链条,发布简单的大概的货源信息或是车辆信息,进行简单粗放的系统管理,打造熟人经济,资金线下结算。完全在PC端的一个线上平台,功能简单,辐射和服务的半径只能做简单的记录和对账。还没有完全地展开今天所谓的线上与线下的相融合。雏形阶段,完全靠的是人治,完全靠着是圈子文化,谁可以用,谁可以作为创始的加入,雏形时期应该定位2009-2012底,因为那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物流拐点。

2009年前所谓的城市信息网站和黑板文化是某些地区的特色。特征明显就是不涉及线上的资金交易,系统没有形成完全的闭环,只是涉及简单的端对端的简单管理,处于一个城市型或是区域型的徘徊期。刚说完这段话,第一个发言的老大哥就打断了,赶紧说:那不就早期的企业系统呗,或是早期找货的信息网,说直接点,说直接点,哈哈。

其次就是发展期,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2.0时代,应该在2013年初到2015年底,这是一个高速的发展期,一大波跨界的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一大波的模式纷纷踏来。革命之风瞬间成为燎原之势,瞬间物流就有被颠覆之势。那个时期的几个典型的代表,今天好像活着的也没剩几个,天天嚷着革命的,大部分也都低调了,认真做事了,有些在线下没有载体的也都改变了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个时期是一个快速的发展期?毫无疑问随着电商平台的成功,随着滴滴模式,随着美团,饿了么等等一大批的互联网+的成功,所有的神都瞄准了物流这个还处于蛮荒的地带,那个时候物流很热闹,每次会议都会听到一大波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论。

这个时期的特征就是移动APP,那个时间物流创业的没有几个AP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混物流的混IT的。同时在那个快速发展时期,也涌现了几家优秀的代表,不仅在践行线上功能的梳理和完善,并且在线下积极的扩疆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实现一个载体间的互动,实现功能与网络的同步,逐步开始注重线下的服务体验。此时的平台化不再只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

随着线上功能与交易闭环的形成,一个潜在的生态体系开始显现,一大波的增值服务将会在3.0时代粉墨登场。一大波的产业互联网+和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浮出水面,以技术和新模式,新服务。新感知为驱动的3.0时代就要来临。

其实在1.0与2.0时期的所有的物流平台与最初的滴滴和美团都是有几个相似之处,首先就是在一个氛围内,平台做的所有活动都是属于一个烧钱时段,并且缺少平台自己的严格的标准和执行规范,对于平台成员没有过多的约束和粘性。很多都是交叉成员。平台管理处于起步期,管理和流程存在优化的空间,人员的异动和造假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存在,管理的黑洞成为平台需要正视的问题。缺少相应的盈利手段,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平台让人不解的主要原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滴滴、饿了么、美团等已经在细分领域完成了消费者的改造升级,养成了懒人经济,盈利模式完全改变,具有强大的盈利和竞争能力。但是反过来看物流平台,至今还是处于一个悬崖的边上,打平或是盈利还是具有很长的路要走。平台终究一定要有自身的造血能力。

最后就是物流平台升级和完善展示的3.0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极其明显,资本进入寒冬,投融资不再疯狂,2015年底到至今,对于物流行业来讲,属于一个风平浪静期,有些平台已经改变了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从原有的主体业务已经转变到主抓增值服务,主业变成了副业。有些平台开始关注自身标准的设定,不再全部采用成员标准作为平台唯一的标准,很多的平台开始反思走过的路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浮躁过后变成了遍地的鸡毛,主要要考虑何时一个或是多个物流平台型企业真正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实现盈亏平衡。3.0时代显著的特征就是线上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完善期,技术已经不再是阻拦发展的绊脚石,产业集群开始显现,多元化已经成为物流平台的又一个特征,线下已经出现N多服务载体,不再局限是自建、租赁、合作、加盟,虚拟网络就可以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被淘汰,更多的开始强调双协同,线下载体成为最主要的争夺战场,线下载体成为网络延伸和下沉的关键。

无论是产业平台,还是电商平台,无论是托管式平台,还是融合型平台,纷纷地开始关注线下载体的搭建,纷纷开始关注地网的互联互通,纷纷开始关注线下载体的综合管理能力,这个时期另一个很重要的产物不是系统,而是平台载体间的大运力,大运力成为平台的一个增值服务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更是一个主要特征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 物流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