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这三个方面是我国物流文化的突出特点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10/18 浏览次数:1359

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企业茁壮成长,物流企业家与物流职业经理人队伍正在形成,催生了中国物流企业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物流文化是人们对物流活动全部理态和整体过程的认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作用。

物流是“物”的实体运动,是系统化的产物。“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物流是在社会领域中,尤其是经济领域中一种有目的、有动力的流动。物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标准,但由于时代不同、地域各异、社会环境有别,也会形成多样的物流文化。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水平、经济环境、知识文化水平、经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影响,它是具体的、历史的。

将生产过程与物流过程进行比较,生产过程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触碰到的,而物流活动则不仅贯穿生产活动的始终,也贯穿于人们的生产、社会活动以及生活的每时每刻。物流与我们的关系戚戚相关,物流科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具有普世价值,具有普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公司超过20万家。2015年底,A级物流企业超过3500家,其中5A级企业超过300家。物流行业细分加速,钢铁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电商物流、生鲜物流、汽车物流、快递物流等几十个细分领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物流文化。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新驱动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两个翻番与新四化,必须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中国物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出路,而无论是组织形式、功能运作、物流技术还是信息化、物流金融、专业分工等方面,中国物流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互联网+物流”的模式下,智慧物流成为目标,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平台思维开始改变传统模式,园区基地平台、电商物流平台,供应链集成平台、协同采购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各类平台风起云涌。

二、学习型、素质型、整合型物流企业成为新亮点。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怎么办?许多物流企业转成学习型企业,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拼命学习新知识,吸收养分,强身健体:有的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结构性调整,扬长避短,提高整体素质,培育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强强联手,兼并重组,整合上市。这背后反映出物流企业的成熟度和文化素质在提升。

三、把人本管理列为首要成为新趋势。

许多物流企业,把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列为首要任身,一些企业家认识到,只要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于是,“关爱文化”、“和文化”、“家文化”等企业文化纷纷亮相,有些企业的职工凝聚力甚至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是前十年所没有的。

 
文章关键词: 物流 管理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