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最新报道,德国联邦参议院10月9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表示,将自2030年起在全欧盟境内全面停止使用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汽车。而早在今年6月,德国经济部副部长Rainer Baake就已提出一项新规定,表示到2030年,德国所有新登记的汽车将需要达到零排放的标准。这意味着,德国传统燃油汽车将面临禁售的局面。
现如今,不仅是德国在舍弃燃油汽车上表决心,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都有消息称要禁售燃油车,例如:荷兰和挪威政府已就“从2025年起禁售燃油汽车”发起提案,并且正在评估提案实施的技术可能性;美国加州2030年禁售燃油车;日本丰田也宣布在2050年将停售纯汽油动力汽车;韩国济州岛也宣布了到2030年全岛上的汽车要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的中长期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仍有数十万家庭还未通电,印度也在评估“到2030前,实现纯电动的汽车市场”的可能性。可见,目前已有多国正在探索完全舍弃传统燃油汽车的可能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时代正在朝着我们走来!
说到这里,不少人会忍不住提问:未来中国是否也要禁售燃油车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早在《2015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发展年度报告》媒体交流会上就预言:十年后,中国销售的增量新车中,将没有内燃机作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纯电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则对此回应称:“不太可能。”他说,工信部2020年~2025年的燃油限值标准还在,如果禁售燃油车,发布燃油限值标准就没有意义了。许海东表示,即便是10年内停售传统燃油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若干年中,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将得到严格控制,在兼并重组或破产倒闭的可能皆存在下,其数量或将有减无增。而这,更让很多人不禁脑洞大开揣测起来。
1、该政策要求中提到了“原则上”三个字,这就令人不免猜测,虽然成立燃油车企的准入门槛抬高,但却并未绝对禁止。
这似乎也给一些车企,尤其是与国际巨头屡屡传出绯闻的企业以希望,日后如果真要成立合资公司,还是可以获批的。
2、该政策要求的提出明显是要优化汽车产能,而严控新的燃油车企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产能的进一步提升。
只是这仍不免令人担心,毕竟其并未明确现有企业如何解决产能困扰,在销量慢慢进入微增长的今天,产能管控还要从当下车企身上着力才是。
3、该政策要求一经出台就迎来了很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叫好声,后者也被看作是最为直接的受益对象。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考虑,新能源车企的准入门槛即便较高,但杀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还是会越来越多,对现有新能源车企来说,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4、该政策要求的提出对汽车产业整体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现下这个转型升级的关口上,它基本去除了后来者的搅局之忧。
只是,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行业中现有的燃油车企在产品上必须更多练好内功了。
5、该政策要求的提出或许也将制约车企跨界经营,比如从商用车跨向乘用车,或者从乘用车跨向商用车,成立新的制造公司等等。
这对很多计划做成全品类的大型汽车集团的企业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消息,而其是否真有如此这般政策效应,则要留待观察。
6、该政策要求背后可能还会波及整个产业链条,最起码,提供燃油发动机的企业数量可能也被“锁死”了。
在如今车市整体销量稳定的情况下,目前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类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新增需求将十分有限,这也预示着其间的力搏将更直接、残酷。
所以,轻易地判断“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到底会对产业、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恐怕都难免有些片面。
正是,万事都有两面性,面对这一政策要求的提出,我们把握其中的机遇、克服此间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