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我国的无车承运人为何一直举步维艰?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9/9 浏览次数:1558

罗宾逊模式以“轻资产”著称。这一点深得华尔街的青睐,也备受我们业内的许多企业家推崇。但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罗宾逊的“轻资产”轻在哪里?是人工?是(土地)仓库?是车辆装备?是信息系统?事实上,轻资产公司也有可能是个资金密集型企业。货运业不仅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发展到现在,更是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罗宾逊拥有500多个IT工程师,每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几千万美元,这种技术实力几乎不逊色于中等规模的专业软件公司。因此,轻资产不意味着投资少。

罗宾逊在美国坚持自己一辆车也不买,但仍被认为是全美最大的卡车运输公司。它像是一个庞大的平台,一边揽入广大中小卡车运输公司——整合形成了一个由100万辆卡车组成的运力网络;一边直接面对货主——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罗宾逊,有60%以上的人从事销售,为什么,因为要去谈货主。

然而,罗宾逊“无车承运人”模式尽管在美国大获成功,十年前就开始涉足中国市场,但一直低调潜行,只是开展了一些国际货代等业务,公路运输始终推进得不是那么顺利。因为有这样几个“中国式”难题待解:

(1)信用数据的缺失:很难从中国政府部门目前的粗放市场管理中获取有效数据,以便对承运商(中小车队或个体司机)进行风险控制和资质审核,而承运商审核和准入是罗宾逊模式建设运力体系的关键。

(2)行政法规的壁垒:中国的工商政策要求公司必须拥有5辆车以上才承认是货运企业、才会发放道路运输许可证,也就是不允许“无车承运人”的出现。

(3)现实运力的分散:2012年,中国公路货运经营业户有752万户,其中个体运输户占90%以上,拥有5辆车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2.2%,全国户均拥有营运货车数仅为1.8辆/户。在中国,拥有车辆的主体仍是个体司机,中小型车队还不是拥有车辆资产的主流,更散的状态也意味着运力整合的难度更大。

(4)运输成本的限制:根据调查,运输型企业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5-8%,部分大件运输、汽车运输等超限运输企业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15-20%。27.1%的调查企业反映公路执法政出多门、标准不一。28%的企业反映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性强;22.4%的企业反映公路执法监督管理不严,缺乏问责和处罚机制;22.4%的企业反映存在“只罚不纠”现象。

近两年,行业变革的大背景催动了一场对于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以上几个难题,似乎也出现破解的曙光。

宏观经济方面,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使行业必须随之集约化整合;政策法规方面,营改增对货运物流业的影响深远;市场供求方面,既有因货源不足造成的闲置运力亟待整合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又有大量的货源急于找到可靠的高质量的物流供应商;企业自身方面,利润微薄、挣扎求存的中小企业纷纷思考并探索抱团取暖之道。

这种变化给罗宾逊模式在中国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变数,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不仅期待“罗宾逊(中国)”的无车承运人模式落地,更期待“中国式罗宾逊”企业的出现。

 

 
文章关键词: 物流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