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件投递到智能小格子里,收件人手机上跳出一个提取码,然后凭码取件。快递智能收件箱,在经历了“觉得新鲜”到“被人抱怨”的跌跌撞撞之后,如今已被市民欣然接纳。当外形洋气的智能快递箱成为很多高档小区的标配后,一些老小区、办公大楼甚至是医院这样公共场所都发出了“我们也想配一个智能箱”的呼声。然而,面对市场的信任和缺口,行业内却回应“有苦说不出”。
智能快递柜的运营模式在锡城的盈利情况如何?为何面对市场空间,业内人士竟叫苦不迭呢?智能快递柜究竟会如何发展呢?
市场:“给我们也装一个吧”
快递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已接到不少主动询问能否安装智能快递柜的市民,其中多为办公大楼的白领,也有一些“眼热”的老小区居民。“办公大楼的快递管理压力不小”,工作人员分析,“上午9点是快递投放的高峰,也是白领最忙的时候,快递员打了一圈电话没人取件,包裹就被堆放在门厅的一角,不美观也不安全,这时候智能箱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此外,工作人员透露,工厂、医院等一些公共场所为了缓解收件压力也已主动联系智能快递柜企业上门安装。
智能快递柜在无锡经过了三年的摸爬滚打,因为不限定取件时间、分流物业收件压力、保护了收件人隐私等优点,已被市民欣然接纳。据统计,目前,锡城有1000个左右的社区和500个左右的公共场所安装了智能快递柜,格口数超过58000个,但是整个锡城的需求量远不止这些。
协会工作人员透露,因为一台标准大小的智能收件箱至少需要10平方米,有一些老新村的公共面积不具备安装条件,只能作罢,而不少大型公共场所内的智能快递柜正在悄然铺开。依靠激增的市场,去年6月初才开始在锡城布局的丰巢科技截至上月已落地了400多台智能快递柜,主要集中在CBD、医院、学校等位置。“预计到今年年底总计布局600台”,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以医院为例,这次落地的是一台1拖6的智能柜,格口数139个,但是医院住院大楼一天的快递量在200个以上,因此仍属供不应求的阶段。
业内:“装一个亏一个”
市场应用火热,行业却面临着盈利困境。据介绍,智能快递柜应用起步于2013年,在无锡,目前已有品牌企业达7家,其中,速递易和丰巢的市场占有率达七成。随着规模扩大,运营方倍感压力。速递易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总经理王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速易递144个格口的柜子为例,电费、设备折旧费等运营成本,加上机器迭代成本、交付物业的进场费,每天“烧掉”300多元,而收费项目仅在每件0.4至0.6元投递上,而目前包括江阴、宜兴在内全市共布点900多个,收支缺口巨大,“点位每铺设一个,就亏一个。”尽管如此,速递易计划到年底将点位布放至1000余个。
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使用时间的延长,柜子的人力成本、运营成本、设备折旧成本都水涨船高。“24小时通电,一台设备一个月的电费就高达上万元。”此外,由于恶性竞争的缘故,如今智能设备进入小区的进场费已从最初的2000多元涨到了4000元以上,50%的涨幅让200万元的收入显得杯水车薪,据透露,速递易现在全市900套设备每年的成本在800万元以上,缺口达到了每年600万元。
解密:“期待支持、期待新模式”
针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产出短期难以平衡等行业共性问题,不少企业正创新思路,围绕箱子打造更多服务项目,提升用户体验。王鑫透露,作为“智能”设备,现在正在酝酿新的盈利模式,预计未来会从生活服务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社区智能化的同时实现箱体的盈利。其透露,行业内的设想是收件箱以后和社区金融、洗衣、外卖等衍生产品挂钩。“以洗衣为例,现在上门取衣送衣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未来会以一组智能柜做依托进行衣物交付,一方面相对减少市民的支出,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上门收取的效率。”同时还会有一组柜子做冷鲜柜,专门解决目前生鲜必须送上门,收件保鲜难度大等问题。此外,箱体上还会招标投放一些柜箱广告,但是内容将限定为与社区住户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王鑫告诉记者,依托菜鸟网络平台,8家知名快递柜企业于6月成立了“柜联”,旨在规范行业,打通最后一公里信息流。“告别唯追求体量时代,‘蜜月期’之后就会有‘阵痛’,快递柜运营市场正迎来洗牌。”
面对“可怕”的缺口,智能快递柜企业都盼望“政府支持、新模式的诞生”。据悉,去年智能快件箱就被纳入了无锡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计划完成500个社区的智慧递送柜建设。作为提供智能产品的速递易、丰巢智能等快件箱企业,这两年都获得了市政府的相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