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公路货运如何打破“不超载不挣钱”的怪圈?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8/31 浏览次数:1420

伴随我国公路货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货运超限超载问题日渐凸显,普遍流传着“不超载不挣钱”的说法。针对山西、河南、湖南三省货车驾驶员和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9.13%的驾驶员在承运过程中因超限超载被处罚过,有52.94%的运输企业在承运过程中偶尔超限超载,仅有38.24%的运输企业在承运过程中从未有过超限超载行为。在超限超载原因一项中,55%的驾驶员和56%的企业选择了“不超载要亏本”。实际上,“只有超限超载才能盈利”,是置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伪命题。

违法超限超载带来负社会效益

公路货运行业价格传导机制不完善,向下游行业转嫁成本的能力弱,上涨的成本大部分由行业自身消化或转化为社会负外部成本,即通过违法超限超载等非法手段消化上涨的成本。很多个体驾驶员反映违法超限超载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时间冒风险获取了非法利润,但长此以往将给行业稳定发展留下巨大隐患。

此外,违法超限超载降低了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甚至出现公路铁路运价倒挂现象,进而使本该适合铁路运输的煤炭等大宗物资转移到公路运输,阻碍了市场格局的合理化。例如,2008年运输量大调查结果显示,煤炭、矿石、建材等初级产品货类占货物周转量的比重接近50%。此外,超载还带来大量负外部社会效益,如加剧公路损毁、增加公路养护成本、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等。

“不超载”亦有盈利空间

在公路干线运输总成本构成中,油耗、通行费、驾驶员薪酬、车辆折旧、轮胎损耗和保险税费占总成本比重较大。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工作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上述六项成本分别占22.3%、25.1%、20.1%、9.17%、5.24%和5.15%。对比2013年货运成本监测数据,其中通行费占比依然维持在20%左右,燃油费从2013年的37%下降到22%,驾驶员薪酬则从2013年的12%提高到20%,从成本结构看,燃油费、过路费、驾驶员薪酬和其他费用所占比例大致在20%至25%之间。

以运营距离1000公里的六轴满载货车为例,在驾驶习惯良好、全程高速公路且不超载的情况下,按规范化企业全成本核算后(参考2016年一季度监测成本构成),每吨公里成本约为0.3元。对比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我国干线公路整车运输平均价格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始终维持在每吨公里0.3—0.4元的低位运行,干线公路运输价格实际处于负增长状态,但相比运输成本仍有微薄的盈利空间。当然,不可否认由于部分企业和运输司机货运组织能力不强、议价能力偏弱,在整车运输领域遭受层层盘剥,实际运价偏离成本,只能通过超限超载来获得非法利润。

交通部等五部门联合治超

交通部等五部门18日公布针对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两个文件,提出杜绝货车非法改装现象,努力消除高速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超载超限。新规成为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的重要契机。

交通部公路局路网管理处处长陶汉祥介绍,此次公路超载超限治理新规有七大举措,分别是修订国标对于货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标准;开展源头治超;实施路警联合执法;完善信用治超等。

根据新规,将严把高速公路入口,自9月21日起,严禁双排车辆运输车进入高速公路,同时做好劝返分流保障措施。到2018年7月,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上高速公路。

运能会下降吗?成本上涨如何化解?

截至2015年底,我国现有货运车辆1500多万辆,其中个体户占9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在大型物流企业中,26%的自有车辆存在非标准化问题。

新规出台后,一些不合规车辆面临淘汰,公路货运市场是否会出现运能下降规范统一车辆标准,会不会引发运输成本上涨

对此,不少企业存在一定疑虑。一些重点企业反映,目前长途干线市场中大量存在17.5米非标低平板车。主要是由于市场准入不严,原来主要保障大件运输的车辆进入普通货运领域,凭借较大的容积水平,已成为干线运输的主力车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说,随着新规的实施,大量非标车辆面临退出市场压力。由于非标车辆拥有者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司机,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刀切”地禁止该类车辆进入市场存在较大的执行难度。

战榆林说,新规实施后能保障公路货运市场的总体运能。根据测算,市场需新增车辆运输车约2万辆,我国牵引车、半挂车年产能均在20万辆以上,可以弥补运力的缺口。从现在起到2018年,逐步禁止双排车、超规单排车上高速公路。统一标准车型有个过渡期,可以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此外,治理后处罚减少、可白天上路通行,运输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据测算,违规车辆整改为标准车型后,单辆车运输价格将约上涨300元至450元。“车辆运输车治理引起的运价上涨,是驱除劣币必然经历的阵痛。”战榆林说。

“不超不挣钱”怪圈怎么破

“治超是老话题,治一阵子好一阵子,稍不注意就反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说,治理超限要抓源头,超限不能只罚司机,要罚装货的货站或者公司。必须给货车司机一个合理的出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超载超限。

魏际刚说,当前公路货运市场粗放式发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对于个体运输户来说,生存的手段就是拉货,以超负荷服务来打拼市场。要想取得货源,只能被迫超载超限以及提供24小时服务,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魏际刚认为,公路货运市场的经营模式必须要改变,逐步从传统的生存模式向集约化、网络化提升,确实要倒逼其转型。政府在监管的同时可以给司机引导和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提升其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测算,由于水路、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大量货运长途运输都压到公路运输上,我国400公里以上的物流运输有80%以上都在公路物流,只有不足20%在水路和铁路。

谭小平说,公路治理超载超限从2004年起集中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根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发展合理的多式联运机制,可以解决公路超限超载的市场需求问题。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赵国清说,要整治非法违规车辆生产源头。他介绍,目前货车整车进行非法改装的较少,多数是半挂车企业改装。由于主车、半挂车都是独立目录、独立上牌,很多人就买一个合规的主车,再配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半挂车。

 
文章关键词: 物流 运输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