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工到保姆,再到管家,随着物流业的角色转变,我国的物流企业已经由“传统”走向“现代”。现代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货品搬运,而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新型集成式管理活动。和传统物流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现代物流能够借助IT手段传递信息,支撑业务运作。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下,信息化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转型升级。
信息化建设成主力军
这两年是我国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重要一年,物流市场也出现了几大新趋势,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快速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最为突出。
掌握信息就拥有了主动权,在物流行业更是如此。物流的信息化可以使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趋于合理,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使供应链不断增值。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20%的增长势头。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无线时代。物流企业必须满足货主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快速、高质量、正确、低成本的要求,并让货主随时掌控物流过程和库存信息查询。而企业物流则要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分销,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无不是借助现代物流体系来完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网友从天津买了两根敲颈椎的木棒,用某快递公司发到上海,他担心快递中转次数太多木棒会在中途折断,所以他在官网上看到货物到达了虹桥枢纽中心的路由信息后,就电话给到客服说自己去取,但客服说路由已经固定了,无法更改。他只能在家等待,货物到了打开包装箱一看果然坏了。
这么看来,传统的快递快运或合约物流,这种静态的路由体系需要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多个大型的集散中心,所有的货物都需要回到这里来进行中转、分拣,然后再送往各个二级站点进行配送。这样带来的问题是操作场地越租赁越大,租金也越来越高,装卸次数越来越多,破损概率也越来越大,操作成本也越来越高。
来看看信息技术突破带来的解决场景:先围绕同城配送实现分拨中心去中心化,考虑最优的提送货模式及减少装卸次数,实现3-5公里直提直送,15公里内的同圈货物同圈分拣配送,这样最终装卸次数少,可以规避无效的物流动作,操作成本低,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对于一家物流企业来说,要合理高效地组织自身经营中的资源,如人、财、物等,使得最终组织资源的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这样的企业才能保持健康经营发展。显而易见,信息技术已经成物流企业经营中最廉价的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如:POS、EDI、RFID等,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市场信息分析及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零距离”,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建立面向顾客的电子咨询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客户反馈系统。同时,建立网络化、系统化、快速化的产品分销与服务网络,使顾客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快速得到实体产品与售后服务。
实践证明,在现代物流业的整个运输过程中,信息应用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完美结合,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现代”还需拥抱“互联网+”
从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今年4月6日国务院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互联网化”已成为推动物流全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从车货匹配APP到各类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增值业务平台,从自建物流到众包物流模式的兴起,互联网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造着物流行业。
“互联网技术整合了物流资源,就会产生新的行业变革。”当“互联网+”概念不断拥抱和改造传统行业时,物流业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传统的物流行业,在一些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崛起的影响下,正在提升运行效率,转变行业生态。
尤其在近一两年来,陆续有企业或创业者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或互联网物流交易平台,成为以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黄辉认为,传统仓储物流多是以“点到点”运输为主,而现在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物流配送在运输效率、时间成本上无法满足需求。但物流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就可以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协调货物和运力间的配送关系,形成“互联网+物流”的方式,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
一些公司开始在“互联网+”中寻找物流业新商机。在浙江嘉兴,一家物流公司开发了一款APP产品,货车司机或是有货运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此程序查询货车位置、加入“我的车队”、发起运输任务,在企业与货车之间实现快速无缝对接。
长期关注互联网领域的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对笔者表示,预计“互联网+金融+产业”将重构各行业的格局,孕育出一批千亿乃至万亿市值的公司。产业互联网中的智能制造、物流平台、交易平台和增信平台等与金融相结合,将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样,物流业要发展,必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扶持。对政府来说,应当积极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构筑区域性甚至全国性基础物流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整合力度,将目前过度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扶持一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以他们的信息优势提升整个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适当给予融资优惠,大力推进全行业信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早促使我国物流信息体系与国际接轨。
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内部的调整,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在现有条件下,迅速转变经营理念,重新考虑如何在整个供应链上优化资源配置,要利用更准确的信息和沟通技术对市场需求作出更快反应,要善于利用信息能力进一步与上下游进行供应链整合,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增强企业信息应用能力。
我国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互联网+”是一个加速度,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做到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整个物流业,让我国从“物流大国”真正变身为“物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