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物流专题

快递业为何需转型升级?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7/27 浏览次数:1581

当前,快递行业仍然是高人力投入、低效能产出的运营模式,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基层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二是从业人员多为流动性人口,并且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成本控制、信息监控、流程作业、投诉处理不规范,竞争无序。

离职多

人们普遍认为,快递行业招聘门槛低,学历不限,工作经验不限,什么人都能做。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有外行人看不到的辛苦之处,工作门槛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就如送快递,不论刮风下雨都得去送,日送件量突破300件,分拣货物重达数吨,负重最轻也要七八公斤,每日步行40多公里、爬楼超过46层,许多快递员一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连上厕所都没有时间,吃饭的时间更紧,这样的工作状态,没有一定的体力,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是干不了的。因此,快递员离职率高不足为奇。

针对一线快递员工作压力的调查显示,来自整个行业的1000多名快递员中,只有3.49%表示没有压力,24.05%表示压力一般,30.99%的快递员表示有较大压力,27.38%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此外还有14.09%的快递员在工作压力面前苦不堪言。而这些压力不仅来较高的工作强度,还来自社会对快递员这个职业的不尊重。一些快递员被客户误解或指责,就会因为受不了气而选择辞职。

拼体力,抢时间,快递员是一个收入与风险极其不匹配的职业。辛苦工作换来较低水平工资收入的同时,他们每个人还承担着过度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客户投诉、合规操作、突发性事件等。大多数快递公司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格局,缺乏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对前途的担忧,也使快递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私拆”乱象

在快递行业,此等快递员私拆用户包裹甚至私吞物品的案例时有发生。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2亿件,人均快递7件,丢失损坏率22%。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快递损坏、遗失之后的赔价太低,消费者维权的举证太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未保价的货品,最高不超过所付资费的3倍,也不承担其他损失赔偿责任。

在保价赔偿的情况下,赔偿困境已不再是造成快件丢失损坏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跟整个行业的管理混乱有着直接联系。如果说低赔偿只是快递公司及其从业者不规范运作的诱因,那么整个行业的粗放式发展,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时下国内的快递行业主要有三大乱象,一是客户信息泄露,甚至有员工用之牟利;二是加盟门槛低,加盟、代理没有得到有效规范;三是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还存在收费不规范、物品丢失索赔难、先签收后验货、货物送不到最终目的地等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是保障社会运转的重要服务业,其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在我国,具有相关物流资格的人员约有1.7万人,其中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仅有292人。面对每年三四万的人才需求,我国物流人才呈现600万左右的巨大缺口。同时,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走职业化之路应当是建立稳定的快递行业队伍的必由之路。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去年5月,国务院曾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而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向各类资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这些措施的落实,对于促进快递业的“转型升级”,尽快走出“野蛮生长”的阶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从业者离职率高也好,管理不规范也罢,这其实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快递行业“升级”的难题。要真正改变这些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一缺人手不能只想着“加薪”招工。只有当快递市场的发展生态与发展环境能够步入良性状态,从业人员的权益得到多方面保障,当快递员不再一味地拼体力时,快递行业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得到蓬勃发展。

未来快递包裹还会增加,快递业单靠人力是不可行的,还需要技术和数据的支持,努力实现快递业务的方便化、信息化、规范化,提高运行效能、提高操作和管理效率。比如,在收件、分拣、中转、派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智能终端等现代智能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快递业通过自我革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最终确保每一单快件都能够安全、快速到达客户手中。

 

 
文章关键词: 物流 管理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