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年中大促618刚刚过去,如何处置海量的“快递垃圾”、减少资源浪费,再次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网购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618、双十一这样的电商大促节点,随之产生的海量“快递垃圾”成为后遗顽症。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5年中国快递业完成业务量206.7亿件,按照每件使用0.2公斤包装材料计算,可产生400万吨的包装垃圾。
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18大促期间,有超过5000万件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中,或产生数万吨快递包装垃圾。这些垃圾均缺乏有效回收。目前,按尺寸和材质不同,快递纸箱价格从0.1元到十几元不等,而这些纸箱用后大多以每公斤0.5元至0.8元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不过,现在很多快递包装物在废品回收人员眼里已不全是“宝贝”,塑料一类的垃圾不收。如果纸箱上缠太多胶带也不收,没法再利用。随意抛掷的现象严重。对于物流公司来说,回收二手纸箱利润很薄,通常也不会花人力和物力去回收。一家国内知名B2C电商的快递员透露,现在工作节奏很快,他们不会在回收环节上浪费时间。
“过度包装”大材小用,快递垃圾超负荷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拆了一层又一层”的感受。
快递包装的确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彤旻表示:“快递包含大量的包装物,主要有纸箱,纸箱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这些到消费者手中时便成为废弃物。”
然而,如果不多塞点填充物,运输途中出现损耗,商家又担心面临差评。胡庆余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立新感叹,做传统保健品都是些瓶瓶罐罐,而且价值高,运输过程摔坏了得不偿失。
环保型企业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说,不少人认为网购相对比较低碳,只是鼠标一点就完成交易,事实并非如此。他粗略做了一个统计,2015年“双11”期间6.8亿个包裹,最终产生的碳排放竟达7820吨,十分巨大。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除了包装过度的问题,在包装材料上还存在误区。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翁云宣说:“不少人认为牛皮纸袋最环保,但事实上牛皮纸袋造成的资源浪费是最多的,其次是普通塑料袋,最优的是生物降解塑料。”
成本高、缺标准,“绿色快递”困难重重
过度包装不仅涉及环保和资源浪费,也关乎物流公司的经营成本。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包装,意味着需要占据更多空间,也意味着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使用环保型包装或者回收再利用快递包装,从技术上讲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阻挡在“快递”和“环保”之间的,恐怕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还有企业怕麻烦的心态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因为适度的包装和可回收包装可能比普通包装贵一些,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递行业“大行其道”,而这些包装材料到消费者手里往往变成了废弃品被丢弃,回收率低。
不过,在蔡彤旻看来快递包装回收可行性低,例如快递袋交到消费者手中会撕破、污染,没办法二次使用,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并且快递过程中薄膜的厚度、尺寸很难进一步的降低,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取代快递包装的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
“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避免现实问题——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说:“绿色的快递包装使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成本问题。国家对快递行业发展也十分关注。但目前,对快递业、电商的包装规范标准、指导意见还没有明文规定,作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据杨骏透露,国家邮政局已经起草了快递绿色发展方案,并在审议阶段。
绿色物流成共识业界呼吁消费者加入多方联动
商家、物流企业在快递包装减量化、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等工作难以推进,同时,不少消费者也感受到在“绿色快递”建设中,鲜有渠道参与。
童文红认为,应让政府、商家、物流企业、物流平台加上消费者“五方联动”,共同参与到推行绿色快递的行列中。“网购下单时,如果告诉你快递包裹绿色可降解,你愿不愿意加5毛钱?”不少消费者表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愿意出一份力。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认为,可在电商平台中综合排序里再推出“绿色排序”,衡量商家是否注重环保,并鼓励消费者进行环保消费,通过商家来倒逼产业绿色化的转型。
近期,国内外32家知名物流企业成立绿色联盟,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并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替换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同时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等举措,争取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记者了解到,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在行动。浙江申通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经理章剑平介绍,申通已经在各网点推广重复使用的编织袋,使用次数可达到50次以上,并且编织袋上装有芯片,实现信息追踪。他认为:“目前在回收废品上,还不能做到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区分,快递业的绿色环保也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和标准。”
对于快递包装,目前没有专门的法规,快递包装废弃物已占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相当大的比例,环保专家建议,对于快递过度包装,应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快递避免“暴力”,商家拒绝过度包装。此外,相关部门也应牵头制定针对快递包装垃圾细化的、可操作的法规或条例,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以进行统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