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于企业来说都很重要。特别是在介入物流金融业务时,鉴于物流企业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诚信愈加值得重视。"日前,一位物流企业负责人在与记者交谈时如是说。
的确,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诚信就是生命。它既是物流企业的无形资产, 也是企业品牌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诚信的物流企业,很难获得顾客的认可,更难以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立足。
诚信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诚信究竟是什么?可能多数还是从道德观念来看待的,用来判断人的行为和品德。其实诚信是商业文明的基础,不仅用来看待人,还有企业、品牌、制度等,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分界就在于底层的基础是商业文明还是权力文明,社会的发展是依靠自律基础上的自由,还是越来越加强的管制。我国已经确定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方向,理所当然地就是要用商业文明去逐步替代管制的文明。显然,我们经常所说的精神文明与这里所说的商业文明并不是一回事。把商业文明当作社会的基础在中国还是很有难度的,一是因为历史传承下来的“无商不奸”的文化偏见,二是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分权制社会,主要依靠交换合作来组织社会的。但是建设商业文明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任务,这就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商业文明呢?简单来说就是契约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社会交换与合作关系的支柱,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社会的不确定性。其原理有三:一是承认人人都具有自利的本性,这是正当的合法权利,也是交换的起点;二是单方面的自利不会产生交换与合作,必须将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三是契约是体现利己与利他能够统一的具体形式,因此是维系自由交换与合作的基础。一旦有了契约,便有了商业文明中诚信的定义,那便是“不违约即为诚信”,简单来说,诚信就是说话算话,不说假话。可见与道德并不是一回事,道德要复杂得多。诚信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却不是道德的制高点。
共享违约信息是诚信的基础建设
理解了诚信与商业交换的关系,也就知道了诚信固然是维系交换关系的基石,但本质上也还是属于商业范畴的概念。当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时,容易导向选择诚信守约,反之则容易选择违约。这个道理很容易解释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具有的两面性,有时是诚信的,有时却不那么诚信,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并不奇怪,甚至是比比皆是,这表明诚信总是相对的。如果从道德层面很难解释这样的矛盾,只有从商业角度才能看清。
于是,建设诚信体系的基本思路就应该是加大违约成本,让选择违约得不偿失。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一是契约本身的制定对于违约的责任规定的比较严格;二是法律层面处理违约有明确规定,并能严格执法;三是违约的社会成本较大,一旦在所有的交换合作体系中被定为“另类”,将支付巨大的额外成本,尽管与原来的契约并无直接关系。理解这个额外成本是理解商业文明下诚信的钥匙。
此前,诚信的识别被赋予一些权威机构,采用征信、评估的办法,实际上这些做法来源于金融上对于信用的识别需求。后来把信用理解为诚信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信用是偿债能力的标识,诚信则是守约的标识。采用征信、评估的办法恐怕不是建立诚信体系的有效的途径,而是应该建立违约信息的共享机制,扩大违约的额外成本。也只有扩大此类额外成本才有利于培养守约的道德观念,因为计算额外成本是一件很难的事,最经济的方法是建立守信的习惯,只有这样道德才能脱离经济独立发展起来。
观察发达国家,诚信建设基本上循遵的就是扩大违约额外成本的路子。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要求,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一批物流信息平台,探索通过共享违约信息的方式,建立物流领域的诚信体系。因为物流信息平台具有这样的信息基础,一部分平台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诚信机制和服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不断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认可这一思路的平台在逐渐增加,参与合作的相关机构也越来越多。
通过建立物流服务平台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联盟合作,建立平台诚信机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规范逐步淘汰不规范、不合格的物流企业,从而对整个物流市场起到规范作用。
1、规范的平台准入机制
1)对物流企业资质进行核查,物流企业经营时间至少2年,物流企业等级AA级以上,具有真实、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开户许可证,具有真实、合法、有效的运输资质,如《道路运输许可证》,并需将资质证件照片上传平台进行核查。
2)物流企业交纳保证金由平台监管,用作企业物流赔付的赔付金。与保险公司合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发货方、物流企业的损失。
2、精密的平台考核机制
物流企业有以下待解决的问题,分别为服务能力,竞争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能力。将先进的服务理念、物流技术推行给平台的物流企业,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加强平台内部诚信理念的引导与宣传,树立物流企业的诚信意识,并对各物流企业的诚信情况进行评级,营造平台良好的诚信风气。
建立平台企业考核机制,对其服务、价格、时效、评价等指标进行评分排名,并进行公示,促进平台的良性竞争。
3、全程货物跟踪
物流企业面临着在途货物不可控的问题,很多客户不能有效的得知货物的在途情况,客户体验很不好。一些物流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已经安装定位系统,他们甚至会要求司机在发货的时上传与车辆合照。对平台物流企业安装定位跟踪装置,一方面可有效监控物流企业、司机,减少跑货现象,平台实现集中采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流企业的开支;另一方面,对客户体验有较大提升。
4、大数据辅助决策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平台企业进行数据挖掘,挖掘企业潜在的、未被发现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决策,保证平台的良性发展。如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挖掘平台会员账号的真实性,通过注册时间、在线时长、发布信息数量等特征属性的设置建立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实现不真实账号的检测,提高平台的运营水平。
如何有效规范物流市场,加强行业自律,打造诚信物流市场环境,成为物流业生存与发展迫在眉睫的需求,是川大物流服务平台,也是每一个物流经营者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