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政策法规

解读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流通“+”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4/13 浏览次数:2206

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3个议题可用3大“+”概括,分别是:标准“+”、流通“+”、医改“+”。改革的策略和路径体现在加号中,决心也体现在加号中,当然最后的效果还是体现在加号中。

流通+”的关键在于“物流+”,标准是“物流+”的重要基石。积极构建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是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风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出路,对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流通体现在百姓日用的方方面面,但背后大有文章。李克强即从“大历史”视野予以阐释:产业革命和流通革命可谓是一对孪生姐妹。翻看历史,17世纪以来,法国最早出现了百货商店,极大地带动了流通业革命,并与工业革命相生相伴;19世纪以后,美国出现大批连锁店,带动了新的流通业革命;当下“互联网+物流”,可谓又一次流通业革命。中国在电子商务上并不落后,因此完全可以抢占此次流通革命的先机。

依托互联网的流通“加法”怎么做?李克强指出了路径。一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这体现了积极的“物联网思维”。二要破除营商环境“软制约”,这突出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理念。三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充分顺应了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的需求。

总理在会上强调,中国13亿人,大就大在市场需求,但只有流通搞活了,才能真正释放出巨大的活力。由此,本周常务会第二个“+”的完整含义体现为:流通“+”带动活力“+”,方有市场“+”

流通+”的关键在于“物流+”,标准是“物流+”的重要基石。积极构建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是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风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出路,对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物流+”?它的内涵是什么?“物流+”是以现代物流服务为基础,创新物流过程管理,实现各环节、企业和产业之间的高效连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物流+”呈现物流主导、效率驱动、重塑商品、跨界融合和开放生态等五个主要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物流+人”、“物流+产业”和“物流+∞”等五个层次。

发展“物流+”有何必要性?

1)降低流通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物流是当代全球经济和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将开启庞大的外部世界和物流经济的增长,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内部结构,增加企业间分工,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2)接轨中国制造2025,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物流+”将通过智能物流对接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物流和物联网的一体化服务将有助于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实施,创新形成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制造业新模式。

3)扭转物流企业经营下滑局面,拓展发展新空间。彼得·德鲁克说过,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同样一个不盈利的物流企业很难想象能够提供出优质的物流服务。依托既有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业务,实现多元化盈利,是物流企业应对现有的市场竞争和未来功能的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4)开辟“双创”新领域,发展形成新生态。“物流+”将极大带动产业生态共赢,加快物流产业链开放,孕育大量新兴、快速成长企业,为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在物流领域应用提供“试验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优化资源动态配置,惠及民生。发展“物流+”必然会推动现代物流的要素发生新的变化,促进需求和供应的有效衔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带动就业,成为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蓄水池”。

物流+“的商业模式

物流通过规模化运营、集成协同化管理来实现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商业模式逐步从标准服务下的降低成本扩展为成本约束下的价值创新。物流+”的商业模式具体分为“运输+”的线状供应链模式、“物流园区+”的点状生态模式、“商贸物流+”的立体OLO模式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运输业是生产总过程的动脉。位移、服务也是商品。物流作为商品的一部分,承载了商品从生成到消费的全过程。在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下,商品可以获得在成本、效率和服务创新方面的附加值。供应链模式跨越组织边界,贯穿人和技术资源,是对实现最终客户真实需求无缝增值过程的设计和管理,是运输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出路。

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向产地最先一公里和消费终端最后一公里延伸,为客户提供运输、仓配一体化服务,大幅度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了增值,促进农业商品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物流园区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为供应链运转提供环境支撑,带动了区域产业集聚。服务功能由物流逐步向商贸、金融、地产、会展、能源、文化、物流装备等领域渗透,发展成为多产业融合平台和区域产业枢纽,最终演化成以物流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体验的一二三产业复合生态圈,提升了传统的属地型产业的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从而获得增量经济的突破口。

O2O本质是对消费者时间和空间价值的优化管理。物流是打通线上线下连接形成闭环,实现商品时间空间效用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被互联网推到边界的平坦世界里,唯有大融合的策略方可成就未来。既然物流是两个O之间连接的导线,那么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就可以依托物流体系整合两个O的资源,从后台走向前台,打造线下体验+线上订单+高效物流的OLO(L是Logistic的缩写)全过程立体的商务模式,是其沿着产业链进行毗邻扩张的捷径。

OLO模式借助社会化的供应链连接人性,实现人流、物流、商流的融合,改善消费者生活状态,为客户提供极佳的立体全渠道的商务体验。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 物流 标准化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