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时讯 > 时事新闻

两组图片的思考:重新回到绿林时代or技术进步?

作者:nine123 来源:川大物流联盟 时间:2016/3/11 浏览次数:1831

昨天被两组图片刷屏,一组是无奈、是讽刺、是无声的抗议,一组是技术的进步,智力的提升、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对决。两组新闻报道放在一起,是多么大的一个笑谈,耐人寻味。

透过图片,我们看到了只有在武侠大片中才能出现的场景,一群行走中的押镖人,镖旗迎风飘扬,看谁的江湖名号响亮,可以安全地从山林中穿行......而这一幕于近日在中原某地上演。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商行业已长时间处于蓬勃发展期,各地区对快速、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展,交通拥挤已成常态,各种限行政策和措施一股脑儿地出台。发展与管控形成强烈的矛盾,究竟现状如何呢?

快递发展应有缓冲期

快递不同于快运和零担,快递人员的配送工具一般以电动或摩托三轮车为主,方便穿行于各类小区和街道,给予客户方便,正是快递兴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如今电商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这些快捷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但政策的出台不是疏导而是一刀切,没有一个适当的缓冲期,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倍感无奈,这也导致近日“镖师行走在大街上”的重要原因。

管理和引导应该相结合

电瓶车或摩托车的种种不安全的行为,使很多城市禁止这类车辆进行商业行为。但由于快递业务的特殊性,这些设备还是存在的,如北京到处可见的快递电动三轮车,这倒也是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加强管理势在必行,但一定时间内,行业需要更多的引导,如在实行有效的管理的同时,对于特殊配送需求拍照取证,或政府牵头与快递类物流企业共同谋求共配等。

停车难、卸货难,服务矛盾升级

快运也是一样,货车禁行或是限行,导致客户的服务和企业的成本压力猛然增加,零担和快运的网络依托门店,还有一定的服务优势,靠着门店的便捷性,让部分客户自提,但是要知道这些公司为了服务这些禁行或限行的区域客户,付出的服务成本是居高的,比如在夜里要将服务区域内的客户货物连夜分拨到最近区域内的门店,卸完立即返回,因为到达一定时间内,车辆是限行的。很多时候企业是被动的,举一个例子,现在出于环保的考量,要求运输企业的车辆必须是国四或国五,试问下,生产企业干什么了,今天我买的国三,明天告诉我不行了,限行,必须国四,这种行为造成企业成本浪费,企业运营难度增加。在很多城市,限行和禁止停车的路段越来越多,靠着机动车送货的企业也开始面临停车难、卸货难的被动局面,服务矛盾升级。

一组图片带来的深思:

1、城市化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限行对于物流与快递是禁还是疏?

2、配给的资源是因地制宜还是全国一盘棋?(企业选择面临的压力越来愈大)

3、快递用板车是不是物流明天都是如此,如此下去,各地是否会效仿,这是短期城市作秀还是会长期存在?

4、回归农耕,效率如何提升,服务成本是企业买单还是加到客户身上?

5、公共的配送平台会不会应声而起,共配的明天是不是就要来临?

6、生产型企业是不是要研发适合城市配送的工具,而不是区域性的更不是排他性的?(省域内不同政策也是一种浪费)

7、城市配送到底如何发展?

与板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人与人类的对决,昨天被热议的大战,以机器人胜利告一段落,但是带来的反思,相信会被热议。

关于人与机器人的故事在美国的大片中不断的被演绎,智能是人类的研发产物,但是在人机大战中,机器成为了胜利者,是意味着人类的退步吗?不,这是进步的产物。

人机大战这是一个永不落后的话题,但对比刷屏的板车图片,我们会苦笑,一边是回归农耕,一边是现代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相信出现板车的城市也一定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但愿类似于近日“板车送快递”的故事不再重演。不论是企业作秀还是城市现状如此,希望都能给相关方敲响警钟(政府与企业),城市配送的路还要继续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也相信服务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来源:物流沙龙 作者:韩雪峰)

 

 
文章关键词: 物流 电商 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