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称不会为圈钱上市的顺丰,终于松口。
2月19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了顺丰的上市辅导公告,这是顺丰首次公开承认已经启动国内上市流程。按照公告内容,顺丰拟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辅导。
据顺丰官网信息显示,成立于1993年的顺丰速运建立了庞大的信息采集、市场开发、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业务机构及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7月,顺丰已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内地、海外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顺丰旗下除目前拥有速运物流、顺丰优选等资产板块,不过,对于将打包上市的资产,目前未有更多的细节透露。
一、坚持不上市的顺丰
在圆通、申通、中通纷纷加快上市步伐的背景下,顺丰确认启动A股上市并不意外,并且此前便有迹可循。
2013年顺丰首次公开融资,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古玉资本共同投资顺丰约25%的股份,投资金额80亿元人民币。顺丰首度融资引发业内揣测,公司可能是在为上市铺路。甚至有分析认为,由于国内IPO还不知何时重启,且排队企业太多,欧美市场对顺丰模式的接受程度又比较低,顺丰届时选择香港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屡屡传出将登陆资本市场,不过顺丰官方对于上市一直持有否认态度。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2011年,顺丰创始人王卫罕见接受采访,在谈及上市时态度明确。在王卫看来,一旦上市,就要信息披露,这样将不利于制定战略计划,作为一家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更加有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
此后,顺丰高管公开露面,对于上市问题基本上都延续了王卫的否认态度,包括13年的那次首次融资,当时顺丰副总裁王立顺强调,顺丰开放股权意在核心业务发展方面“再提速”,目前没有上市计划,这与其他快递行业力图在资本市场上的跑马圈地截然不同。而三家新股东对于上市没有要求,其与顺丰签署的协议中,也没有关于上市的相关条款。
二、为何又要上市了?
顺丰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公司。其内部将原有业务板块划分为六大业务事业群进行独立运营: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顺丰国际事业群。
业务涉及到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比如,去年1月,顺丰正式上线跨境电商网站“顺丰海淘”,后改名为“丰趣海淘”,这是除顺丰优选之外的第二个电商网站。5月,联手中信银行跨界合作,推出共有品牌的“中信顺手付”试图打通电商链条上的支付环节,并为上游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人零售金融服务。10月,投资入股深圳智航无人机。
2013年8月,顺丰首度实现“融资破冰”。据报道,公司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古玉资本四家战略投资者,并转让出25%的顺丰速运股份。
尽管上述动作被外界理解成为上市铺路,然而,顺丰似并未打算立即着手证券化,创始人王卫也在公开场合表态,投资方未就IPO问题作出强制要求,同时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如今,顺丰突然确认启动A股上市,前述投资者们也可以宽心了,毕竟,对于PE投资者来说,退出是完成投资的最后步骤,也是最终实现股权变现,获得实际利润的重要环节。
关于上市细节,记者询问公司计划采用部分资产单独上市,还是整体上市?顺丰控股上述相关人士表示,“公司过几个月将披露招股说明书,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三、快递业微利化催生“资本之争”
除了顺丰之外,中通计划赴美IPO,时间拟定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拟融资10亿至20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大的中企赴美IPO。去年底申通快递、圆通快递都发布了借壳上市计划。而处在国内快递业第二梯队的全峰快递则选择在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自身上市计划。
目前快递行业的竞争已经由价格蔓延到了资本层面,需要资本推动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各家争先上市已是趋势。快递行业集体冲刺上市热潮的原因:利润率下降、收入增速放缓,快递公司需要在产能过剩之前把握时机,获取更高估值。顺丰也面临这些问题,除此之外,顺丰上市或者还在于转型的资本压力,以及资本方的需求。
过去几年,快递业收获光环无数。2011年-2014年,行业连续四年业务量以超过50%的速度狂飙增长,但发展背后又暗藏隐忧,2015年行业增速放缓至50%以下,同质化竞争、利润下滑的问题渐渐凸显。随着快递企业逐渐以各种方式借道资本市场,2016年,无疑将成为民营快递业发展整合的关键年,巨头们也将由过去的“规模之争”迈向“资本之争”。
问题是,长期以来,现金流充沛、对融资不感冒的快递企业,如今为何竞相寻求上市呢?
一方面,受益于电商的发展,快递业规模迅速扩大。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6.7亿件增长到2015年的206.7亿件,年均增长率超过50%。按照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到2020年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
另一方面,受制于电商的发展,快递业的盈利能力也逐渐削弱。“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件平均运价持续下跌,从2011年的20.7元/件跌至2015年的13.4元/件,五年的降幅达到35.1%。
分析指出,电商未来会继续以快件量的优势,利用快递业同质化竞争的弊端打压快递价格,进一步恶化以网购为主的快递业企业微利化情形。
此外,部分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降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
由此,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尽管行业整体利润呈现增长态势,但在快递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下,快递行业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中金公司数据显示,行业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
而正是这种微利化趋势,催生了快递业公司的融资需求。
实际上,从申通的借壳预案中,也能窥见快递业对资本的渴求。预案显示,重组所募资金剩余部分将主要用于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运输车辆购置项目、技改及设备购置项目、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等项目建设,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申通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国金证券认为,上市融资后,快递企业将提高服务质量和时效性。精益运营,航空机队、转运中心等重资产投入将成为行业趋势,但由于所需投资金额巨大,预计未来,资本实力将成为快递企业竞争的新壁垒。
四、 快递行业将加快并购重组
进入资本时代之后,中国快递行业会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快递企业规模效益会更加凸显,上市融资的资金也能为企业发展助力。但各企业根据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决定是否上市,不能把是否上市作为评价快递公司经营情况的标准。
上市对自营模式的快递公司影响稍大,而对于采取代理和直营模式的公司影响较小。因为上市是总部上市,不属于整体上市,对于加盟商或代理商来说影响并不大。转变经营模式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的中国快递公司应该会形成一个“自营为主,代理加盟为辅”的格局,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4到5年的时间。
此外,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民营快递竞跑上市,有可能令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拉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快递公司完全没有机会。“未来,大型快递企业要向综合物流转型,中型向专业化转型,小型向个性化转型,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差异化,找准定位。”(来源:投资界)